控糖減重飲食:2-1-1健康餐盤

不管是控制血糖還是減重,增加飽足感都是飲食最重要的一步。

食物的飽足感主要來自纖維蛋白質,但這兩者卻是外食普遍缺乏的營養。

幸好,有營養學的專家們提出了一個超簡單的方式:

只要每餐照著2碗蔬菜、1碗蛋白質、1碗全穀類主食的比例,

就能補充足夠纖維和蛋白質,易飽又不易增加體重和血糖!

餐盤比例怎麼抓

為了讓大家更好應用,211餐盤的精神就是「用眼睛看餐盤面積」就好!

以下面這個餐盤為例:

這個加拿大政府的飲食指南圖片,就是單純把餐盤分成2:1:1 的三個部分

然後裝滿就好!

是不是超簡單的呢?

以下為一盤餐盤中,各種食物的體積比例:

半盤蔬菜和水果

蔬菜水果除了富含纖維素,還有很多能保養身體、抗癌的抗氧化物,

尤其是低熱量的蔬菜,就是吃越多,越健康

但要注意的是,抗氧化物很容易在加工過程中流失,

所以醃製的蔬果,如泡菜、醃蘿蔔、罐頭水蜜桃等,營養價值就會低非常多

再來,加了過多油的炒青菜,或著加了沙拉醬的沙拉,也可能會讓總熱量增加!

蔬菜選擇方面,記得:種類越多越好,顏色越深越營養。

尤其深色蔬果富含抗氧化物,更能促進健康。

水果選擇方面:記得要選新鮮水果,

如果需要控制熱量,則每日建議份量約為兩顆拳頭大。

另外,果汁因為在加工過程中去除了纖維素,也可能導致營養流失,所以也不算在新鮮水果喔!

四分之一盤全穀雜糧

全穀雜糧,就是沒有過度加工的主食類

主要包含糙米、全麥麵包、燕麥、藜麥、五穀米,以及根莖類如地瓜、芋頭、南瓜等。

全穀類大多是植物的種子,裡面也富含微抗氧化物與纖維,營養價值其實不輸蔬菜水果!

如果可以用全穀類代替精緻澱粉,如白米、白麵包、白麵條,那飽足感也會大幅上升喔!

如果生活中不好取得全穀類,那也沒關係

我們如果再多吃點蔬菜來補足纖維素,也是一種調整的方式

最後要強調的是,主食類雖然是飯後血糖的主要來源,卻也是身體最大的能量供應來源。主食類吃太少,也可能會讓身體機能失衡、運動效果變差。所以建議還是按照比例,盡量選擇健康的主食就好,不要過度減少甚至不吃喔!

四分之一盤健康蛋白質

蛋白質,就是俗稱的蛋豆魚肉類,是肌肉最需要的營養素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含:魚、海鮮、黃豆製品、奶類、瘦肉。

在選擇上,最健康的是黃豆、黑豆、毛豆等植物性大豆製品

再來是海鮮、魚類等富含健康油脂的肉類

油花過多的豬牛羊紅肉類,還有加工肉類(如香腸、培根、午餐肉)則要盡量避免

彈性調整的原則

如果沒辦法每餐都照這個比例吃,我們也可以用另外一餐來彌補

例如說,中午上班外食,蔬菜類總是太少

那可以在晚餐補充更多蔬菜,或是早餐時多吃一碗沙拉

或者,如果下午吃了一些甜食點心

那也可以在下一餐補吃兩倍體積的蔬菜,補足比例!

吃到比例太難了,還是算了?

由於外食環境的蔬菜和蛋白質往往貴又少量

很多外食族群可能會覺得:吃到211的比例相當困難

但其實,211的精神並不是一定要照比例才算

而是要在可以的情況下,多吃纖維、補充蛋白質

所以,就算飲食上沒辦法滿足比例

只要在原本的飲食習慣上,再多吃一點蔬菜,多吃點優質蛋白質

就是對身體好的表現喔!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