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吃碳水? 你真正該怕的是「不運動」!

很多注重健康的朋友,常對碳水化合物有種莫名的恐懼。

但其實,我們對它的誤解,真的很多!

好碳水=能量+纖維+抗氧化物

碳水化合物是身體最直接的能量來源。

碳水攝取不足,容易疲累無力,

更可能影響運動表現,降低代謝和健康狀態。

再來,原型碳水,或說全穀類,其實含有超多纖維和抗氧化物

一碗燕麥的膳食纖維,甚至比一盤高麗菜還多!

如果想要吃到足夠纖維量,碳水幾乎是絕不可少的部分

怕胖不吃碳水,小心吃到更多脂肪!

有些人為了減少碳水,會改吃大量蛋白質或脂肪。

然而,除了魚類和植物外的高蛋白食物,

經常都含有飽和脂肪,甚至是反式脂肪

這些壞脂肪不只更容易促進脂肪堆積,

長期攝取也對心血管更不利!

所以,與其一味減碳水,不如學會吃對食物

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減少熱量的攝取,才對健康更好

怕血糖升太快?可以這樣做!

很多人畏懼碳水的原因,是害怕血糖波動

是的,糖尿病患者減少碳水總量,確實能短期減少血糖波動

但對於非肥胖的糖友來說,如果過度減碳

導致營養不良、缺乏運動,長期會造成更大的問題

所以,比起不吃碳水,更重要的是「怎麼吃」和「吃完之後做什麼」。

如何降低碳水對血糖的影響?

  1. 選對碳水的種類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全穀類、五穀雜糧、根莖類等「原型碳水」的纖維素,常常比蔬菜還多!
    多攝取含有豐富纖維與植物性蛋白的全穀類,也會減緩升糖速度,維持血糖穩定。
  2. 調整進食順序
    吃飯時建議「先吃菜、再吃肉、最後吃飯」
    這樣可以延緩碳水的吸收速度,讓血糖上升得更平穩。
  3. 分配碳水的攝取時機
    空腹後第一餐是最容易讓血糖波動的時間點,
    如果你對血糖敏感,白天也不是做需要熱量的體力勞動
    那可以在早餐少吃一點碳水,把主力放在中餐和晚餐。
  4. 吃完動一動
    飯後散步、簡單活動,都能幫助肌肉吸收血糖,是最自然、有效的降血糖方式。

真正的問題是「不動」

說穿了,其實碳水化合物不是壞人,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動得太少。

當身體缺乏活動,碳水所提供的能量就沒地方用,只能轉成脂肪儲存。

缺少運動也會讓血糖不易下降,對身體造成負擔。

像是很多運動員,尤其是長跑選手,最重視的營養就是碳水化合物,因為這是最高效的能量來源。

若你本身就有運動習慣,或想建立運動生活,那碳水化合物就是你的好朋友!


結論:碳水沒罪過,不動才是錯!

想要身體好、血糖穩、體態佳,請不要把碳水當敵人。

適量攝取、選對種類、注意進食順序、飯後活動一下,再加上規律的運動

其實好的碳水化合物,才是幫助我們健康的重要夥伴!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